电抗器

民营取向硅钢国产化先行者:望变电气打通一体化产业链流程

时间: 2024-10-21 00:41:09 |   作者: 欧宝综合体育网址

  公司深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近三十年,掌握了行业内关键生产的基本工艺及多项核心技术,建立了以重庆、四川等西南地区为核心,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等迅速增加区域相结合的销售网络,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旗下多省市电力公司成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公司自建取向硅钢生产线实现投产,是我国民营取向硅钢国产化的先行者,成为国内唯一打通从取向硅钢到变压器制造全产业链流程的企业。公司取向硅钢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主要销往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和国际市场,客户包括浦项国际、伊藤忠丸红钢铁、美达王等。

  公司为非公有制企业,控制股权的人杨泽民、秦惠兰,持股5%以上股东杨耀、杨秦,四人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截至2022年年报数据,其合计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38.65%。

  公司基本的产品分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取向硅钢两大类。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最重要的包含电力变压器、箱式变电站、成套电气设备相关这类的产品,产品不仅应用于电力、农、工、商业及居民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还可用于新能源光伏、风电、充电桩、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

  2022年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实现收入9.77亿元,营收占比38.67%,根据销量推测22年收入结构,电力变压器、成套电气设备、箱式变电站的占比分别约为26%、6%、7%;公司生产的取向硅钢主要包含一般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iB),大多数都用在变压器(铁心)的制造,还可应用于大型电机(水电、风电)等领域,客户群体包括了国内外知名变压器及电机制造企业。2022年取向硅钢业务实现收入14.89亿元,营收占比58.92%,自2020年年产10万吨取向硅钢生产线建成,公司取向硅钢业务占比快速提升。

  硅钢产线投产对收入增长贡献较大。2020-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97/19.33/25.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0%/49.08%/30.68%,复合增速39.58%;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43/1.78/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4%/25.01%/67.34%,复合增速44.63%。近年来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经营,强化成本管控,生产销售稳定增长,销售规模稳步提升,业绩加速增长。公司2021年营收增速较高,主要来自于取向硅钢产线建成投产带来的收入增长,2020年10月取向硅钢二期生产线年归母净利润较高主要得益于成本管控的强化。

  22年以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产能稳健释放,取向硅钢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均增长,同时公司把控取向硅钢大宗材料市场行情报价波动趋势,22H1实现出口出售的收益2.48亿元,同比增加 328.70%,带动收入持续提升,22全年取向硅钢境外收入占比达30%左右。23Q1公司营收5.72亿元/+47.87%,归母净利润0.80亿元/+119.25%,增幅较多主要受到取向硅钢价格同比增幅明显的带动。

  22年毛利率企稳回升。2020-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1.89%/19.30%/20.30%,净利率分别为10.98%/9.21%/11.62%,近年来公司毛利率会降低,但22年企稳回升,整体毛利率在20%-25%的区间内。受到取向硅钢价格同比上涨的影响,23Q1毛利率大幅抬升。分业务看,20-22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毛利率分别是27.0%/21.8%/14.8%,取向硅钢毛利率分别是15.0%/17.5%/24.1%,输配电业务毛利率下降导致综合毛利率减少,主要受到执行新收入准则将运费由销售费用调成为经营成本导致成本增加,和原材料元器件及铜材的采购成本上升共同导致;取向硅钢毛利率21年开始回升,主要系销售均价上升,同时随着产能及产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单位人工与单位制造费用持续下降。

  公司取向硅钢毛利率略高于同行水平。分业务看,与同行可比公司相较,公司输配电业务毛利率在19-20年时略高于同行业中等水准,主要系因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耗用自产取向硅钢,直接材料成本低于市场可比公司,但20-22年输配电业务毛利率呈现下降;2019年以来,公司取向硅钢生产的基本工艺及流程成熟后,业务毛利率明显提升,20年产品营销售卖价格随大宗材料价格浮动会降低。随着产能的不断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下降,公司21-22年取向硅钢毛利率高于同行水平。

  业务协同效应影响管理费率低于同行。2020-2022,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9.51%/7.18%/6.03%。公司销售费用最重要的包含职工薪酬、运输费等,随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人员的薪酬逐年增长,不过随着取向硅钢业务逐渐扩大,公司销售费用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年年在下降,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46%/3.02%/2.96%;公司管理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及中介机构服务费等构成,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稳定,2020年IPO相关中介机构费用增加导致管理费率上涨,2020-2022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53%/2.44%/2.41%。

  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公司整体管理费用率较低,主要系管理成本较低的取向硅钢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取向硅钢的研发生产是输配电业务向主要原材料的自然延伸,协同效应也降低了部分输配电业务或取向硅钢产业角度单独发展的必需成本,公司管理费率介于输配电可比公司和取向硅钢可比公司管理费率平均值之间。

  研发费率低于同行,规模较小研发投入相对受限。公司坚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20-2022年研发费用分别为0.18/0.19/0.28亿元,研发费率分别为1.39%/0.96%/1.10%。22年研发费用明显提升,公司完成惠泽研究院建设,共投入17个研发项目,投入研发经费共计1.0亿元,主要研发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能提升、取向硅钢废钢制备应用研究、高效率节约能源变压器的研制等。

  通过不断研发,取向硅钢110以上牌号率提升10pcts,最高牌号达到080;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方面,主要实施了新标准一级能效变压器、一级能效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等项目,为市场拓展、产品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公司研发费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系公司经营规模比较小,研发投入相对受限;且公司研发项目以现存技术与生产的基本工艺为基础,可销售的研发样品较多,研发样品成本冲减研发成本,以净额法计算的研发费用率较低。

  自主研发经验比较丰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公司重视研发,积累了多年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取向硅钢的研发与生产经验,在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与产业链上游企业联合开发,提升企业的整体研发技术实力。公司围绕“高磁感取向硅钢、节能环保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主线,以科技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拓展产品领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2022年末,企业具有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22年新增授权专利12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并在主要经营业务中持续运用,为公司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在取向硅钢领域,公司研发并掌握了硅钢片缝合装置、硅钢冷轧用厚壁套筒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公司研发并掌握了双分裂整流变压器、消弧接地成套装置、环保节能折叠开口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油浸式非晶合金节能型变压器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多元化产品综合竞争能力突出,一站式实现用户综合需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新项目的建设,产品已经覆盖取向硅钢、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成套电气设备等。随着生产线的不断延伸和产品的等级不断的提高,形成了多牌号、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线以及运行维护的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客户定制产品的沟通协调成本、综合采购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产品综合竞争能力突出。丰富的产品线使得公司更能满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省级电力公司等主要客户的一体化采购招标需求,客户粘性进一步增强。

  初步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走向海外”的业务布局。具体来看,在取向硅钢领域,经过近几年的经营累积,结合综合地理优势,产品不仅在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区取得了优质订单,同时海外客户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目前产品计算机显示终端已覆盖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公司深耕重庆、四川、贵州及云南等西南区域市场多年,建立了成熟稳定的销售网络;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旗下多省市的电力公司、供电局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产品质量优秀、售后服务及时、交货周期短、自有车队的运输配送效率较高,建立起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已初步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走向海外”的业务布局。

  形成了自关键原材料至终端产品的一体化产业链。区别于单一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生产企业和单一取向硅钢生产企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高磁感取向硅钢—节能电力变压器—智能箱式变电站、成套电气设备全链条的产品群。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同时输配电控制设备业务和取向硅钢业务在企业内部协同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产业链优势。

  取向硅钢大多数都用在变压器(铁心)的制造。硅钢是一种含硅量为0.5%~4.5%的极低碳硅铁合金材料,具有导磁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系数大等特性。根据生产的基本工艺不同,可分为热轧硅钢和冷轧硅钢,由于可利用率低,能量损耗大,热轧硅钢已基本淘汰;根据硅钢中晶粒排列方向的不同,冷轧硅钢可分为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其中取向硅钢大多数都用在变压器(铁心)的制造,能够提升变压器能效,降低电力输配过程中的损耗,还可应用于大型电机(水电、风电)等领域。

  取向硅钢生产后通过磁测鉴定性能,磁感大于1.88T的为高磁感取向硅钢(HiB),反之则为一般取向硅钢(CGO)。取向硅钢的性能通常通过牌号区分,牌号越高,取向硅钢的铁损越低、磁感越高、性能越好,可使变压器电能损失降低。通常情况下,主网一级能效产品一般用75-80牌号的取向硅钢,主网二级能效产品通常用85-95牌号的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产量总体稳健增长,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经历了从依赖进口高磁感取向硅钢到基本完全使用国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巨变。目前我国已生产出多规格、多牌号、更低铁损、更高磁感的取向硅钢,满足了国家电力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变压器能效升级的需要。在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中,高磁感取向硅钢(HiB)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2022年中国电工钢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年全国取向硅钢产量217.4万吨,同比增长20.50%,产能利用率103.82%,得益于新能效标准带动的市场需求,产能利用率较21年的94%继续上升;其中高磁感取向硅钢产量约为140.74万吨,同比增长18.35%,占比为64.86%。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和《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的政策发布和新能源光伏、风电、充电桩、储能、特高压、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兴起的产业的投资以及“一带一路”拉动相关行业发展,未来我国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硅钢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十四五”到“十五五”,我国高牌号硅钢占比预计将实现70%以上。

  中国区产量占比约达六成,海外取向硅钢市场空间巨大。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2020年度电工钢产业报告》统计,我国出口取向硅钢由2010年的1.22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25.76万吨,十年间增长了20.11倍。根据《2022 电工钢产业报告》,2022年全球取向硅钢企业合计产出368.9万吨,中国区产量占比达到59%,较2021和2020年分别高出5pcts和8pcts;亚洲产区占比76%,在中国的驱动下占比连续四年提升,其次为欧洲的17%,对应地连续四年下降。

  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2022年我国取向硅钢出口量分别达到36.42、44.41万吨。近三年,我国取向硅钢出口的主要国家为印度、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东南亚是全世界第三大人口区域,第六大经济体,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居多,经济发展活力较强,不论发电还是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潜力极大。按照东盟能源中心对电力装机规模的预测,2020-2030年十年间,东南亚区域的新增电力装机合计约2.3亿千瓦,仅电源建设市场规模就将超万亿。

  取向硅钢行业集中度较高,国企产量占比约六成。取向硅钢,尤其是高磁感取向硅钢,因工艺窗口参数控制技术壁垒较高,国内能够生产取向硅钢的企业较少,行业内企业大多分布在在大型的国有钢铁企业和较少数的非公有制企业。公司22年年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取向硅钢生产企业中,在产企业24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产量128.92万吨,占总产量的59.31%,最高牌号已至055级,覆盖对变压器行业高端及全系列需求;非公有制企业20家,产量88.48万吨,占比40.69%,侧重中低端供应,并与国企共同构成梯度有序的供应格局,全面满足变压器行业需求,其中具有取向硅钢生产能力10万吨及以上的生产厂商有4家。《中国冶金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取向硅钢生产企业中,产量排名前6位的企业分别是宝钢股份、首钢股份、重庆望变、包头威丰、宁波银亿、浙江华赢。

  具备取向硅钢后工序全流程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具备取向硅钢冷轧工序全流程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一方面通过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单位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研发技术和购置德国进口无痕激光刻痕机组等先进装备,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丰富产品规格,既可满足下游客户的批量和稳定供货需求,也能保证公司在市场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产品结构,抓住新需求,抢先占领市场。

  在取向硅钢领域,经过近几年的经营累积,结合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优势,公司产品不仅在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区取得了优质订单,国内主要客户有正泰电气、广东顺特、特变电工、金盘科技等;同时远销海外各国市场,海外客户最重要的包含韩国浦项国际、晓星天禧,日本伊藤忠丸红铁钢、丰田通商等。22年公司取向硅钢境外收入占比约达30%,取向硅钢业务毛利率为24.06%,由于海外市场售价相比国内较高,毛利率同比提升6.56pcts。

  公司取向硅钢产量位居国内非公有制企业第一,持续提升高牌号占比。2022年,我国取向硅钢产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宝钢、首钢、重庆望变、包头威丰、宁波银亿,合计产量占全国取向硅钢产量约70%,2021年占比约为80%。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2022年中国电工钢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年公司取向硅钢产量11.12万吨,排名全国第三,非公有制企业第一,连续2年保持这一市场地位。

  在这11万吨的取向硅钢生产线的高牌号取向硅钢需要外购以外,基本能满足自用需求。在整条产线中,高磁感取向硅钢约有5万吨,其中,21年高牌号产量约1万吨,预计22年有望达到3万吨。随公司技术改进、加大研发投入,牌号结构将一直在优化,高牌号产出比例会持续提升。22年年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公司取向硅钢 110 以上牌号率提升10pcts,最高牌号达到23QH080,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22年公司取向硅钢量价齐升。2019-2022年,公司取向硅钢的销售单价分别为 0.98/0.91/1.04/1.40万元/吨,对外销量分别为4.62/5.83/9.82/10.63万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市场较为低迷,取向硅钢销售价格下行。2021年大宗商品市场行情报价整体上行,原材料取向硅钢原料卷价格上升,成本传导带动取向硅钢销售单价上涨。22年取向硅钢供给相对不饱和,销售价格同比增长明显。随着取向硅钢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提升,单位折旧成本呈年年在下降趋势。

  投资8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产线提升高牌号比例。公司募投项目低铁损高磁感硅钢铁心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建成后,将实现每年释放硅钢铁心加工3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依托先进装备开展来料剪切加工业务,将新增2万吨/年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来料加工能力,这5万吨铁心加工能力旨在打造覆盖我国西南地区的智能化硅钢剪配中心。22年6月,公司拟投资新建8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的生产线,以满足国家节能降耗的需求和公司输配电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供应不足的现状。

  此次投建的8万吨新材料项目将于2023年6月部分投产,当年将会新增2-3万吨产能;由于国外设备的制作周期较长,本项目将于2024年6月全面投产,当年可新增5-6万吨产能,预计2025年全面达产后公司年产能将达到18万吨。八万吨新材料项目生产线为全HiB投料,旨在生产085及以上牌号的高牌号取向硅钢,是对现有硅钢生产线的扩展和升级。结合公司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能提升项目的研发进展,预期23QH085牌号率达到15%以上,27QH090牌号率达到20%以上,成材率达到89.5%。

  电网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稳步增长。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主要使用在于电力系统和下游用电企业的电能传输和电能控制等,直接影响电网的建设、安全与可靠运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率节约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同时国家持续推进电网投资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均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企业销售规模预计将由2021年的3.28万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4.2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42%。

  其中,电力变压器是输配电线路中的关键和重点设备,在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等所有的环节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电力变压器主要运行在主干电网和配电终端。随着全社会用电量的稳步增长和风电及轨道交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变压器产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我国在网运行的变压器约1700万台,总容量约110亿千伏安,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到19.48亿千伏安,市场规模约达到49亿元。

  高压市场集中、低压市场容量较大,变压器行业格局分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目前已形成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其中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市场容量比较小,市场占有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主要为外资厂商以及国内超大型生产企业所占据。110kV及以下中低压市场容量相对较大,客户对产品的性能需求多样化,生产厂商众多,市场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其竞争呈现地区性特征。

  其中,我国变压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格局较为分散,2020年我国变压器行业CR3仅为6.4%左右,其中特变电工、许继电气和保变电气占比分别为4.1%、1.4%和0.9%。在国家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的促进下,在“双碳”经济的影响下,国内电网改造带动能效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公司可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技术升级及产业变革,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在新能源光伏、风电、充电桩、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上的应用增强,拥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

  深耕西南地区输配电设备行业近三十载。自1994年公司前身长寿金凤厂成立以来,公司已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深耕近30年。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公司掌握了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关键生产的基本工艺及多项核心技术,建立了完整的销售体系和销售网络,在行业内积累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公司已形成从“变压器到箱式变电站、成套电气设备”的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线以及运行维护的解决方案及实施,能满足计算机显示终端对企业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公司是我国西南区域 110kV 级及以下油浸式、干式电力变压器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110kV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35kV 级及以下油浸式变压器、10kV 干式变压器、10kV 非晶合金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等多规格、多型号产品。主要客户涵盖国网、南网客户以及两网外战略性客户。

  产能产量持续提升带动输配电设备业务持续迅速增加。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板块,2022年公司实现电力变压器产量 852.70万kVA,成套电气设备9,491台,箱式变电站1,138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1.71%、91.93%和83.92%。公司募投资金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每年新增1,500台箱式变电站、25,000台成套电气设备、204万kVA电力变压器,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国内智能成套电气设备行业中的地位。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收入增加大多数来源于产能产量的持续提升、节能型变压器技改项目的不断推进,以及订单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根据近年收入结构推测公司输配电各产品收入占比后,测算出各产品的平均单价水平。从量价角度看,近年来公司电力变压器量价齐升,箱式变电站和成套电气设备价格波动、22年销量有所下降。

  公司有交货周期短、质量服务高、自有车队配送等竞争优势。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公司深耕重庆、四川、贵州及云南等西南区域市场多年,已初步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走向海外”的成熟稳定的销售网络。得益于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及时高效的服务,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旗下多省市的电力公司、供电局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相关地区拥有非常良好的声誉及知名度。此外企业具有自有车队,基本实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自主运输,较高的运输效率可实现用户产品需求的时效要求,具有配送优势,建立了较高的品牌认可度。

  变压器需求量开始上涨和性能提升带动取向硅钢增量。变压器行业是使用取向硅钢的近乎唯一的应用领域,取向硅钢成本约占单台变压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30%-40%。由于变压器是在电力传输和使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电力需求量开始上涨直接驱动变压器产品的需求,带动对取向硅钢的需求。随着我们国家城乡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叠加新能源电站的配套建设、电力变压器能效提升、以及特高压线路建设等多重因素,催生了对变压器更高性能的需求,对拉动国内取向硅钢需求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新能源车用电机的主流铁心材料为冷轧无取向硅钢,未来性能和效率更加高的取向硅钢将会对无取向硅钢产生替代效应,有望带来新的增量需求。

  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将成主导。随着“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额的持续增长,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其中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为49.6%,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同时,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将成为主导电源,我们大致预计到2025年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亿千瓦左右。其中,“十四五”期间,火电和水电的整体新增装机量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

  预计到2025年取向硅钢增量需求量将超过200万吨。根据《徐劲松:“双碳”战略下取向硅钢的价值与市场机遇》中的测算,假设

  1)发电端:火电、水电(含抽蓄)、核电、风电和光伏在电源端的新增装机量对应取向硅钢的用量分别为15.22GW/万吨、15.34 GW/万吨、13.75 GW/万吨、12.19 GW/万吨、12.08 GW/万吨;

  2)用电端:按我国五级电压全网口径测算,“十三五”期间从电源到全网折算系数约为12.8,由于干网建设趋于完善呈现下降趋势,预计“十四五”区间全网口径变压器对取向硅钢的需求量约为电源端的12倍;

  3)替换需求:变压器一般设计寿命为30年,保守测算“十四五”期间存量变压器迭代所带动的取向硅钢需求约8.4万吨。综合测算到 2024-2025年新增发电机组对取向硅钢的需求量预计将超过200万吨/年,其中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对应取向硅钢需求占比分别为38%和53%,对取向硅钢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预计2023年取向硅钢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行业产能方面,根据各个公司披露的公开数据,国企方面,预计到2024年宝钢、首钢、太钢取向硅钢产能将提升到116万吨、29万吨、16万吨;民企方面,望变电气和包头威丰的取向硅钢产能预计将提升到18万吨和20万吨,预计23-25年我国取向硅钢新增产能将超过50万吨。新增产能大多分布在在2024年释放,且产品以高磁感取向硅钢为主。

  出口方面,受地理政治学及海外需求量开始上涨影响,22年我国取向硅钢净出口量35万吨,预计23-25年我国取向硅钢净出口量分别到37/39/40万吨。结合对新增变压器需求测算和我国取向硅钢产能的大致预测,2022年我国取向硅钢供需缺口逐步扩大,预计2023年行业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运行,景气度持续上行;2024年后,随着国内取向硅钢的产能投放,供需由紧缺转为小幅过剩。若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特高压等新兴起的产业对取向硅钢的增量需求,未来几年我国取向硅钢行业的景气度将保持上行态势。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民营取向硅钢生产企业之一,依托现有取向硅钢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产业上游原材料(取向硅钢)、中游装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下游服务(运维及修理),打造高磁感取向硅钢—节能电力变压器—智能箱式变电站、成套电气设备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具备为客户提供取向硅钢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两大行业产品的实践经验,两个行业产品间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使得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公司取向硅钢产能和高牌号占比的不断的提高,持续满足国内新能源领域新增和替代需求和出口供给,同时带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的持续增长。

  按产品类别分,企业主要分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取向硅钢两大类。自2020年10月公司取向硅钢二期生产线万吨,对公司收入增长贡献较多;同时,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节能型变压器技改项目推进、以及订单需求的增加,2020-2022年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收入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22年6月公司拟投资建设8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产线万吨。预计2023-2025年,取向硅钢业务增速分别为25%/45%/20%,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61/26.98/32.37亿元;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增速分别为21%/25%/17%,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0/14.70/17.23亿元。

  综合考虑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和所处细致划分领域的竞争情况及产品特点,我们选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特锐德、金盘科技、科林电气,以及取向硅钢的头部国企宝钢股份、首钢股份、太钢不锈等,共同作为国内能够比上市公司。以2023年4月28日收盘价19.61元计算,23-25年PE分别为16.65X/11.86X/9.69X,考虑到公司是民营取向硅钢生产企业的领先者,具备持续扩充产能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输配电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下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公司取向硅钢行业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变压器生产企业,电力行业和经济周期波动紧密关联,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时,电力行业需求下降,相关行业相关投资需求随之下降,对取向硅钢的需求也会减少,进而对公司的经绩产生不利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取向硅钢原料卷、取向硅钢成品卷及铁心、铜材、钢材和元器件等,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将直接造成公司采购成本的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应收账款较大的风险:公司22年应收账款净额占同期末流动资产的占比分别是21.08%,若未来受经济环境及产业政策的影响,部分客户经营情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不能按期收回或没办法回收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项目建设风险:公司上市后,在建项目有“八万吨高端磁性新材料项目”、“智能成套电气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10kV 及以下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工厂技改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和“低铁损高磁感硅钢铁心智能制造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约15亿元。各项目陆续投建中,但因投资期限较长,整体项目的实际建设进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取向硅钢产品出口占比较高,且主要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受外币汇率波动影响,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今天,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将快速扫过长江以北地区,部分地区或现雨雪转换。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速报参数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0日0时47分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0.13度,东经106.80度。基础背景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1058米。

  天下第一水司楼烂尾6年,有人接盘了,“如何保证客流量、如何运营等,后续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92岁抗美援朝女兵一只眼睛看不见 出国时体验实弹打靶 10发打出97环 惊呆外国教练#抗美援朝 #打靶 #女兵

  “通过参加这次追缴额‘百万’冲刺动员会,让我们在稽核打逃和堵漏增收工作上更加有了信心,更加有了方向和目标任务,今后我将持续做好数据反查、工单处理、现场拦截等工作,努力为全所突破‘百万’大关作出应有的贡献.......”,瓜州收费站站长阮永强说道。

  10月18日油价周期统计第7个工作日预计油价上涨170元/吨距离调价仅剩最后3个工作日虽然油价涨幅会继续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太慢据预测10月23日晚油价将再次上涨上周,油价进行了今年的第20次调整。

  龙虎网讯(记者 宦宇飞 摄影 郑超 通讯员 于莉颖 刘欢)金秋忙,谷满仓。又是一年丰收季,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塘村六百余亩稻田披上“金装”,与农房、道路、河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秀美的秋日丰收画卷。从高空俯瞰,田野乡间内一片金黄,秋风轻抚,稻浪翻滚,宛若一片金色海洋。

  “我真的挺不喜欢听艺人这个词,前两年听得我一个劲儿地倒胃口”。当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要进娱乐圈当一名艺人的时候,他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样的一段话悄然出现在了微博上面。一位央视主持人,在这万分艰难的时刻,竟然帮助国外“抹黑”自己的祖国。

width